BB电子

BB电子
联系我们
电话:400-123-4567
传真:+86-123-4567
邮箱:admin@sxltjg.com
手机:13800000000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成功案例您当前的位置: BB电子 > 成功案例

2322个寻亲成功的拐卖案例:一半被拐20年后才找回

更新时间:2022-09-07 07:11:39

  寻回儿子孙卓半年后,孙海洋的打拐之路仍在继续。他“希望推动法律修改,严惩人贩子”。

  6月14日,孙海洋在社交媒体晒出孙卓案嫌疑人吴某龙的量刑建议书。他认为5年有期徒刑过轻,准备继续提起民事诉讼。

  2007年至今的15年间,在打拐寻亲公益平台——宝贝回家网站的“寻亲成功”页面,还有2322个与孙卓相似的孩子。

  “世界打拐日”,我们试图通过数千个寻亲成功的拐卖案例,还原他们经历的一切。

  在寻亲网站上,八成以上的人都是“被动失踪”的,他们可能被拐卖,被送养,或被遗弃。

  在我们的普遍认知里,拐卖常发生在陌生人贩子的身上。他们往往有完整的产业链条,通过贩卖人口来谋取钱财。

  但除了陌生人贩卖,还有近两成的案例是熟人作案。他们可能是邻居、老乡,甚至是亲戚和父母。

  今年年初,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曾在微博发布长文,自称刚出生时,亲生父母为付彩礼,以6000元的价格将他卖了出去。

  网友痛心和惊讶于刘学州的悲惨经历。可事实上,父母参与拐卖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,他们的原生家庭和刘学州相似:家境贫困,孩子过多,或是孩子重病,负担不起。

  在被拐人员中,超过六成都是男性。九成的男童集中在7岁以下:一个男婴儿,更容易成为被买家挑中的孩子。

  相比之下,女孩的经历更为错综复杂。除了幼儿期的集中拐卖时段,青春期成为女孩拐卖的另一高峰。约47%的被拐女性年龄在10岁以后,相比被拐男性的0.3%,这个比例尤为突出。

  人贩子常以介绍打工挣钱为由将她们骗出,由于年幼且没有学识,即使她们能意识到自己被拐,但也没能力出逃。

  已经离家20年的顾佩琴回忆起15岁那年,她被人骗到江浙一带,跟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见面。“当时给我说的是打工,具体工作是做保姆。但是到了雇主家,对方告诉我,我就是被买来当媳妇的。”

  孙海洋家附近是典型的城中村,4岁的孙卓晚上独自在家附近玩耍,被人贩子用玩具车和零食诱拐,嫌疑人正是城中村某商场的保安。

  空间人流混杂且流动性大,监控设施不完善,加上父母的疏于监管,受害者家附近、市场、车站等都成为拐卖的高发地点。

  糖果,面包,玩具,以及人贩子口中的哄骗,对一个学龄前的孩子而言,都是诱拐利器。

  “他问小孩吃不吃糖果,小孩不理他。他就在小孩面前丢一块糖果,小孩就捡起来,他再丢一块小孩又捡,他就这样一块一块拿糖果把小孩哄走的。”民警抓获孙卓案嫌疑人后介绍道。

  孙卓被拐后,孙海洋开始了他漫长的寻子路。他的身份不只是一名寻子的父亲,也是帮助被拐儿童回家的志愿者。14年间,他走过全国26个省份,搜集过成千上万个走失儿童的名单。

  在日记《孙海洋的悲痛寻子路》中,孙海洋写过这么一句线年代起,无数儿童被人贩子从中国西南的云南贵州等地,大批运往东南的潮汕福州沿海一带。”

  这句话呈现了目前多数儿童的拐卖链路。谷雨数据梳理了寻亲成功的2000多个案例的始末地点,贵州、四川、云南成为拐出的高发地,福建、河南、广东、山东、江苏是被拐儿童的流入大省。

  这与许多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,学者将这种特征归纳为“西南集中拐出,东部分散拐入”。

  有研究把拐卖儿童犯罪归为一类非正常的人口迁移活动,用“推拉模型”来解释这一发生机制,区域地理环境、经济、文化、政策等方面的“梯度”差异是重要的影响因素。西南和东部的相对差异,促成了拐卖人口的区域流动。

  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被拐卖到千里之外,在1959条有地点记录的案例中,约14%被拐者在省内“回流”(即同省拐卖),这种“回流”多集中在广东、福建、河南等地。

  粤闽豫三地拐出人员流入本地的比例分别为59%、78%和49%,也就是说,对拐卖流入高发地而言,从该地拐出的孩子,很大几率都留在了省内。

  但距离上的优势并没有让他们早点回家,在拐卖收养这件事上,往往不只一个中间人参与,找到关键节点,是一件非常难的事。

  叶枫林6岁时被拐往同市邻区做养子,长大后他曾去找过几个经手人,始终没有打听到任何消息,直到中间人相继去世。不到10公里的距离,回家整整用了60年。

  电影《失孤》的父亲原型郭刚堂曾骑着摩托车,带着一面寻子的旗子奔走在路上。

  他从山东聊城出发,北到漠河,南到海南,十多年的时间里,行程超过40万公里,终于在儿子被拐24年后,找到路途的终点。

  在所统计的被拐者案例中,寻亲成功前的平均离家时间是25.6年,53%的受害者在被拐20-30年间回家,离家时间最长的可达八十余年。

  “找到”,远远不是寻亲成功家庭的最后归宿。重新相聚之后,因为漫长分离而产生的距离开始横亘在亲人之间。

  认亲仪式上,镜头最常捕捉的是哭到失控的父母和多年未见的孩子紧紧相拥。但在无人关注的场下,他们都不得不开始面对更多的生疏和沉默。

  相认是一个节点,意味着物理回家的结束,心理回家的开始。被拐者融入原生家庭比寻亲更加艰难,这对成年受害者而言更为如此。

  郭刚堂骑摩托车寻子24年成功后,儿子郭振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养父母身边生活,理由是“养父母”年纪大了需要照顾,自身工作也已经在这里安定下来;同样寻子14年的夏先菊,在找回孩子半年后,被亲生儿子杨家鑫拉黑。

  舆论在人情和法律的天平上不停摇摆,但被拐者面临的现实更为复杂,在性格、记忆、情感联结和社会关系的交织下,物理上的回家只是一个开始,心理上的回家需要更加长久的心理重建。

  研究《被拐儿童生命历程变迁与原生家庭融入研究——基于寻亲成功案例的实证》里,西北大学教授李钢提到:在已接触的案例中,他估计成年被拐者主动融入家庭的不到三分之一。

  李钢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谈道,现实往往和他们想象的不同,被拐者父母访谈时经常提到一句话,“找到孩子的时候,才真正失去了孩子”。

  随着影视剧的宣传曝光,网上对被拐儿童回家的报道越来越多。《亲爱的》其中三个原型孙海洋、吴玉萍、彭高峰的孩子,都在21世纪初被拐,在刚成年的年纪回家。

  从年龄上来看,他们是被拐中相对年轻的一部分。换句话说,更多年龄更大的回家的被拐者,没有出现在公共视野中,他们才是寻亲成功的大多数。

  纵观被拐儿童时间线年代起,人口拐卖数量开始激增,自1985年之后的十年里,人口拐卖数量到达高峰期。

  在拐卖妇女、儿童罪入刑,以及20世纪末多次开展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的合力下,拐卖数量急剧下降。

  在不断完善的法律之外,技术的发展也在加快被拐儿童的回家速度。2009年,公安部建立打拐DNA数据库。也正是从2010年前后开始,被拐者回归家庭的案例数量快速增长。

  采血检测DNA输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是寻找孩子的捷径,一旦数据进入DNA数据库就能自动比对,即使被拐多年之后体貌特征发生变化,身份难以识别,警方依然可以通过DNA数据准确、快速地认定被拐儿童的身份。

【返回列表】
网站首页 关于BB 产品中心 BB电子 成功案例 礼品知识 客户留言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    电话:400-123-4567    传真:+86-123-4567
Copyright © 2012-2022 BB电子 版权所有   ICP备案编号:陕ICP备18006282号-1